“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请判断以下选项是否正确。”“大队实行三级联动应急保障机制的内容指哪些?”“七一”前夕,在山东省济南市机械化清扫大队(以下简称“市机扫大队”),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活动场面热烈。这是市机扫大队举办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暨“迎七一”党建知识竞赛现场。
强基固本 支部建在马路上
市机扫大队,这个曾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12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的单位,这个培养了“全国劳模”马洪亮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获得者释秀武等40余名市级以上先进个人的团体,始终把“党建引领”放在第一位,聚焦“温暖城管”品牌建设,让党旗飘在济南市高架路桥、隧道、立交桥等保洁作业范围的角角落落。
“把马路当作自家客厅打扫”,秉承着这一理念,担负着市区7条高架路、11条隧道、10座立交桥共330余公里、476万平方米机械化保洁任务的市机扫大队,常年把支部建在马路上,认真践行“为人民管理城市”。
早在2004年,市机扫大队党总支设立五个马路党支部,把党员科学划分到每个马路党支部,党总支委员分别深入各个马路支部,全时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立足“马路党支部”建设,实行党总支包支部、支部包党小组、党小组包党员、党员带职工群众的“三包一带”责任制,形成了中队长负全责,支部书记负总责的责任落实体系,之后每一年都会在原基础上持续夯实和深入。
把党支部建在马路上,全队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保洁延伸到哪里,党旗就飘扬到哪里;扫路车开到哪里,党员就战斗到哪里”的铮铮誓言,让党旗更红、马路更靓。2016年,建党95周年之际,市机扫大队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依托支部建在马路上,市机扫大队打造了“马路支部党建基地”,在此基础上,还打造了“雷锋精神实践基地”“党员学习交流室”“职工书屋”等特色平台,被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济南市委宣传部作为特色党建基地,多次接待省、市党性教育参观实践。与此同时,市机扫大队还设立56个“道路保洁先锋岗”“服务保障先锋岗”,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少先队员追寻劳模脚步等志愿实践活动。2022年,大队被中宣部、全国总工会等六部委评为“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勇于创新 智慧机扫提效率
如何让高架路保洁实现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实现城市家具一体化保洁?市机扫大队坚持党建引领下的业务创新驱动,精雕细琢,创新“九机九步作业法”,同时又不断提升智慧机扫水平,所辖路段均被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评为“深度保洁示范路”。
“九机九步作业法”主要使用高空平台作业车、声屏障清洗车、防撞墙清洗车、中央隔离护栏清洗车等9种车辆设备,分高空导示牌、声屏障、防撞墙清洗清扫等九步展开保洁作业。
在作业过程中,市机扫大队运用智慧机扫信息系统对路段清扫进行快速、精确、高效管理,实现“机械清扫”向“智慧清扫”转变。依托数字化指挥中心,对污物撒漏保洁问题等进行系统归纳,绘制高架路“保洁地图”,对不同保洁区域标记不同等级颜色,科学安排保洁作业,在省内率先制定高架路深度保洁标准,为全省作了表率。实行数据化管理,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清扫作业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评估清扫效果,发现潜在问题,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
敢打硬仗 风雨无阻护洁净
高温下雨了怎么办?狂风暴雪了怎么办?在恶劣天气下,市机扫大队提前预案,紧急执行,绝不敷衍了事。
近期高温酷暑,热浪持续炙烤济南大地。市机扫大队组建“高温突击队”,将“日清日新”治理理念融入高温作业全流程。面对连日酷暑,各中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过“人机协同、错峰作业”机制,科学调配洗扫车、洒水车等设备资源,动态优化人员排班方案,确保高温环境下作业效率与安全保障“双在线”。同时,针对高温时段日间作业受限问题,大队创新推行“夜间精细化攻坚+日间动态巡查”模式。利用夜间车流低谷期,对高架路全路段开展“清洗+冲刷+保湿”立体作业,实施“一区域一方案”精准保洁,通过“边冲边扫、循环作业”确保重点区域洁净度达标。
夏天如此,冬天亦如此。去年冬天,济南市普降大雪,为保障市民的安全出行,清雪除冰成为了市机扫大队的首要任务。党员干部冲在前面,及时保障了高架路桥的安全畅行。去年除夕,济南市委主要领导慰问了一线环卫工人。面对2016年、2021年和2023年的极端严寒暴雪天气,全队职工连续两天两夜坚守在高架路上,做到了“雪停、路净、城安”。大队建队27年来,高架路从未因降雪影响济南市民安全通行。
在作业过程中,市机扫大队始终牢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身份”,将党建工作与业务攻坚深度融合,尤其是在重大任务面前,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突击队等方式,迅速响应,高标准完成。市机扫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张玉库说:“目前,大队正在以构建‘温暖城管’品牌、打造‘全国最干净的高架路’为目标,推进精细化作业。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严寒酷暑,都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温暖送到泉城人民的心坎里。”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7.03 杨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