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助力系统任务落实掷地有声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时隔10年后再次召开,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召开的第5次城市工作会议,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立足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新形势,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蓝图。

作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宣传舆论主阵地和机关报,按照部党组部署,中国建设报社党委和编委会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学笃行、担当实干,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弘扬正能量,努力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提供坚强舆论支持、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一、深刻把握做好城市工作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证明,“一个把握、三个坚持”是对新时代城市工作经验的精准凝练和科学总结,需要系统把握、长期坚持、一以贯之。

首先,历史地、辩证地看,汲取经验、遵循规律是做好城市工作的首要前提。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在探究历史规律中掌握历史主动,增强执政本领,凝聚智慧力量,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只有深刻汲取历史经验,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才能科学谋定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立足自身基础,面向百姓需求,顺应时代形势,推动城市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健康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其次,全局地、根本地看,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保证。人民城市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政治优势。城市工作是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阵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切实转化为城市建设的强大动能,才能为人民城市建设提供坚强组织和资源支撑,确保城市“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最后,联系地、发展地看,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是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论。城市是有机生命体,始终处在动态演进、发展变迁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引领人类城市文明新形态目的所在。同时,城市工作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入手,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才能激活发展动能、提升治理效能、凝聚磅礴合力。

二、系统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深刻内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的重大判断,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这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关于城市工作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正确认识所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这是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两个转向”重大判断,指明了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阐释了城市发展进程中规模与质量、活力与秩序、增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城市发展内在逻辑的精准把握,标志着城市工作进入新阶段,需要我们保持战略清醒,坚持前瞻布局,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以更加开阔的历史视野和长远眼光谋划城市工作。

第二,始终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主线。这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的战略取向。城市内涵式发展需要把握“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重要原则——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内在要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关键所在;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路径;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是推动城市高标准更新、高水平运营、高效能治理的重要基础;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是健全城市工作格局、更好形成合力的有力保障。城市内涵式发展涉及城市工作理念、方式、动力、重心、方法等方面的根本转变,需要我们把握新优势新机遇,坚持守正创新,强化辩证思维,不断提升城市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

第三,牢牢把握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这是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核心内涵。“现代化”是对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的综合性要求,“人民”体现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本质属性,六大特质分别对应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安全保障、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等现代化核心维度,相互联系、有机融合,回答了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是对人民城市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和具体化表达,需要我们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环节有机衔接、相互赋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第四,统筹推进“一个优化、六个建设”重点任务。这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的治本之策,既着重解决当下突出问题,又系统谋划长远发展,清晰勾勒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其中,“一个优化”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指引;“六个建设”则明确了新时代城市建设任务要求,需要我们锚定战略目标,遵循主攻方向,贯通各项任务要求抓落实,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见效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学习宣传是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在部党组领导下,报社集中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报道,策划推出“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总专栏,下设“要闻”“热议”“实践”“解读”“地方”五大系列,把顶层设计与系统落实结合起来,把政策解读与行业实践结合起来,助力各项任务落实有的放矢、掷地有声。

一是聚焦“要闻”,发出权威声音。紧扣部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系统工作部署会议及专题学习培训等安排,及时跟进报道部党组和全系统学习宣贯会议精神的举措、进展及实效,在系统和行业内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

二是广泛“热议”,凝聚各方共识。对部属单位、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行业学协会、重点企业等76位负责人深入采访,连续刊发多篇通讯稿件,全面反映会议精神在系统和行业内引发的热烈反响。同时,撰写“钟践平”社论,深刻阐述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路径,凝聚思想共识,激发行业共鸣。

三是积极“实践”,推广经验做法。按照统一部署,约请“五长”(司长、厅长、市长、院长、会长)撰写署名文章,已接连刊发72篇,分别结合各自职责领域,谈体会、讲举措、话落实,为抓好贯彻落实工作提供思想理论准备。

四是深入“解读”,强化理论阐释。协调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和住房等领域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撰写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解读文章,剖析会议背景、凝练核心要义,为全系统精准把握会议精神提供政策参考和理论支撑。

五是放眼“地方”,直击一线动态。动态报道各地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以及在政策落实、项目推进、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典型案例,形成全系统共谋发展、共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10.15 钟践平

来源网址: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gzdt/art/2025/art_8bf113ef6f2a45689060e9c73394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