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549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于普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部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决策部署,积极完善政策措施,指导各地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

  一是加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机制建设。建立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广播电视总局、能源局等部门,以及原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等单位的工作联络机制,多次召开座谈会共同研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问题。在山东省德州市开展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经验。目前,德州市已实现管线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控,形成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规范标准,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机制。

  二是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指导各地通过普查获取准确的管线数据,掌握基础信息情况和存在的事故隐患,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因权属不清、情况不明和管理混乱造成的管线人为损坏问题。

  二、关于加强国家层面立法工作,为地下管线建设提供法治层面的保障

  按照国务院立法计划,我部起草完成《城镇地下管线管理条例》(送审稿),从地下管线管理体制机制、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应急防灾、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同时,鼓励和指导省市出台地方性法规等,进一步明确地下管线管理相关规定,河北、辽宁、重庆、四川、陕西、宁夏等省(区、市)先后出台了地下管线管理条例,深圳、珠海、厦门、长沙等城市出台了地下管线管理条例或办法。

  三、关于由地方政府主导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地下管线系统管理

  针对各地管线建设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管线信息共享不到位等问题,2019年11月,我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广播电视总局、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进一步健全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地下管线普查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地下管线建设维护。

  一是要求各地管线综合管理牵头部门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动协调,建立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高效有力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协调城市道路建设改造计划与各专业管线年度建设改造计划,统筹安排各专业管线工程建设。

  二是推进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求管线单位加快实现地下管线普查的全覆盖、周期化、规范化,准确掌握地下管线的基础信息。各地管线综合管理牵头部门推进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管线建设计划安排、管线运行维护、隐患排查、应急抢险及安全防范等方面,全面应用地下管线信息集成数据,提高管线综合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三是规范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和维护。要求各地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将城市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各类管线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行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联合审批,实施统一高效管理。要求各建设单位及时报送管线工程相关资料记录,更新管线信息。管线单位加强对管线日常巡查和维护,定期进行检测维修,使管线始终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四是推动管线建设管理方式创新。鼓励各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5G网络、大数据等技术,积极推进地下管线系统智能化改造,为工程规划、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应急防灾、公共服务提供基础支撑,构建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地下管线管理平台。

  四、关于依托先进技术建立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线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管线信息化相关标准。我部组织制定《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标准》(CJJ/T120-2018)、《城镇供水管理信息系统 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CJ/T541-2019)、《城镇供水管理信息系统 供水水质指标分类与编码》(CJ/T474-2015)等标准,规范和统一城市供排水管线信息化技术要求,保障供排水管线信息的共享与应用。

  二是加强管线智能化改造。国家能源局指导电网企业部署电缆精益化管理平台,完善电力电缆线路GIS系统,探索建设智慧电缆线路和信息业务中台,开展管线信息补测补绘,建立信息完备、动态修正的电力管线信息化数据库,持续提升电缆线路全寿命周期管理水平。

  三是促进信息系统间信息共享。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各地通信管理局组织属地电信企业做好通信管线普查工作,推动电信企业通信管线信息系统与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接,逐步实现信息共建共享、动态更新。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各地进一步提升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有利于地下管线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配合司法部积极推进《城镇地下管线管理条例》立法进程,保障地下管线管理各项规定有效执行,加快推进管线建设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二是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选取有代表性的试点城市,探索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经验,深入研究探讨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的机制体制。

  感谢您对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010-5893305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0年9月22日


  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国务院办公厅,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来源网址: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fdzdgknr/jyta/202101/20210105_248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