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鼓励创作更多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按照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近些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加强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风貌管理工作。特别是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以来,我部陈政高部长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亲自主持,组织各高等院校、设计单位、科研院所等有关机构做了大量调查、座谈和研究,很多知名的院士、专家、学者参与了相关工作。研究认为,建筑是投资者、管理者、决策者、设计者共同参与的建设结果,贯彻落实新时期建筑方针,鼓励建筑创作,需要投资者、管理者、决策者、设计者的共同努力。当前,尤其要与时俱进,形成有利于引导、保障和支持建筑创新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舆论环境,激发创作热情,提升设计水平。
去年12月中央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今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均对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加强建筑设计管理问题作出重要决策部署。当前,我部正在全力加强相关工作,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其中,关于鼓励建筑创作、推动建筑文化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
第一,改革完善相关规划工作。城市规划是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创新建筑设计工作,需要完善城市规划工作。一是改革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将城市设计、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主要内容纳入城市规划,这是增强规划科学性,依法保障城市设计、保护规划对建筑设计指导的客观需要。二是建立公开公示制度。城市规划方案、重要地段城市设计、重要公共建筑方案,必须向社会公示,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特别要完善和推广政府领导、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代表参加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防止领导按照个人喜好决定规划和建筑方案。
第二,积极推进城市设计工作。国内外实践证明,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目前,我部正在着力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制度,抓紧制定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和技术导则,要求各级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承担起城市设计管理职责,加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作的衔接和协调,从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开展城市设计,特别是加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城市重要景观意图地区的城市设计,明确城市设计要求。
第三,完善建筑方案审批工作。建筑方案审批是进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落实规划条件、城市设计要求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完善建筑方案审查内容,使建筑方案贯彻落实“适用、经济、美观、绿色”的新时期建筑方针,切实符合城市设计要求,做到一般地区的建筑方案与所在地区的平面相协调、高度相协调、风貌相协调,重点地区的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城市设计要求。要完善建筑方案审查流程,改进建筑方案审查机制,既要创造鼓励建筑创新的设计环境,还要遏制“贪大、媚洋、求怪”建筑乱象愈演愈烈现象;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重要地区、重要建筑方案必须进行专门论证。
第四,修改建筑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我国已经建立了建筑设计招投标的基本法规框架,但是,从近几年来建筑设计招投标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强制招标范围过宽,部分法规制定的规则没有建筑设计特点,评标专家权责不一致等。为解决上述问题,繁荣建筑设计创作,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我部正在制定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立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活动内在要求、适应设计特点、鼓励高水平方案胜出的招标方式方法。除目前设计方案招标外,还允许采用设计团队单位招标方式,通过比选,择优确定设计单位。完善专家评标制度,细化评标专家库分类,保障建筑工程设计评标委员会中建筑专业专家的比例,以确保评标专家更有针对性。允许建设单位直接邀请院士、知名大师参加评标工作,发挥资深人士在评标中的作用。
第五,提高建筑师话语权。与国际通行的建筑师执业范围相比,我国建筑师的工作范围偏窄,造成建筑师对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掌控力较弱,影响建筑品质。为提升建筑品质和建筑风貌,要进一步强化注册建筑师制度,充分发挥建筑师主导作用。包括完善建筑师执业范围,将建筑师的服务范围向两端拓展,特别是更多参与城市设计、前期策划和后期施工管理;落实建筑师权利与责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要求建筑师对设计质量承担终身责任;提升建筑师素质和能力,培育建立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文化自信的建筑师队伍,增强建筑师国际竞争力;建立健全建筑评论机制,通过正面鼓励和引导,反面批评和纠正,创造健康的建筑文化环境,形成全社会崇尚美好建筑、支持设计创新的良好氛围;鼓励建筑师专业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其服务会员、行业自律的作用。
第六,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建筑文化宣传。当前,很多社会公众,包括很多领导干部对建筑文化等还有很多不全面、不正确的看法。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和传播手段,广泛宣传历史、人文、美学、建筑知识,传播正确的建筑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增强人民群众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常识,提升社会公众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要开展建筑文化大讨论,正确认识“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的丰富内涵。大力宣传建筑方针,使建筑方针深入人心,将建筑师、开发商、业主、决策者和广大市民的思想统一到建筑方针上来。
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城市特色风貌的集中反映。实现建筑文化复兴,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您对我国建筑文化的过去、现在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当前的现代建筑设计的建议很具针对性和指导性。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改善建筑设计创作环境,鼓励建筑师设计建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