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香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建设不可忽视声环境影响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环境噪声污染影响日益突出。加强城乡声环境管理,完善用地布局,促进城市声环境持续改善,是解决环境噪声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必然要求。您的建议对解决噪声污染中的矛盾和问题、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很有参考价值。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在促进噪声防治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的全过程互动。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功能分区等以强制性条文加以明确,合理划分声环境功能分区,明确区域噪声值控制标准。二是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城际铁路等专项规划时,将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作为重要内容,并对交通干线两侧用地管控和功能布局提出建议,在空间布局上减小交通噪声对集中居住区、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区域的影响。三是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含噪声)管理政策规范。2014年环境保护部联合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实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排污许可证暂行管理规定》,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限定声环境污染企业噪声排放,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
下一步,我部将结合提案建议,指导各地在城乡规划编制阶段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将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指导各地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编制城市规划,合理划定功能分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功能分区等强制性条文内容,使居民楼、办公楼、教学楼等噪声敏感建筑物远离噪声源,实现“闹静分离”。二是科学选址,源头管控。在城市外围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减少大型车辆进城;在城市新区建设及旧城改造中,对周边有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新建建筑,要求建筑设计要利用隔音降噪技术,提高噪声防治水平。三是绿化防护,减少污染。对工业区、机场、车站、码头等周边规划生产防护绿地,合理布置住宅小区内部和外部绿化,利用植物减少噪声污染。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7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