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乐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新的艺术创造迎接文化大发展时代的来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有发展、有创新。要牢牢把握地域、民族和时代三个核心要素,从各地的自然和历史环境出发,从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习惯出发,从时代特点和人民群众需要出发,将价值取向、审美标准、生活理念、绿色低碳要求等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2016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提高城市风貌特色、加强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管理等作出部署。一年多来,我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城市设计工作。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2017年3月,我部发布实施《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将保护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工作原则。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艺术、夜景照明、色彩等要素进行专项城市设计。鼓励地方政府在城市更新改造、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拿出一些经费专门用于城市设计。
二是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2017年3月,我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保护城市传统格局和肌理,加强城市历史文化挖掘整理,传承优秀传统建筑文化;鼓励采取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改造老旧城区,积极拓展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满足居民健身休闲和公共活动需要;推动老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优先将旧厂房用于公共文化和创意产业等。
三是引导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建筑特别是民居,是城乡整体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反映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最能唤起人们的乡愁。我部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1号文件第23条“推动建筑设计下乡,开展田园建筑示范”的要求,组织开展田园建筑优秀实例推荐和示范工作,加大力度推动知名建筑师、院士、艺术家、设计师等下乡参与农村建设,遴选出一批质量过关、设计美观、经济适用的农房,鼓励艺术家、设计师参与乡村营建。
四是加强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文化部牵头编印《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维护和弘扬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价值,结合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保护传统工艺相关的文化空间和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合理利用。我部启动中国传统建筑名匠认定工作,评选在修建类、装饰类、造园类等领域专业技术高超、建造经历丰富、传承谱系清晰的传统建造技术工匠,鼓励弘扬传统建造技术。
您提出的“艺术家如何更好的参与城乡建设的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相关工作。
一是探索加强城市公共艺术管理。我部正在开展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管理研究,完善公共空间规划技术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和管理,增强老百姓满意度和获得感。组织修改城市雕塑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研究增加公共艺术管理内容,探索新时期公共艺术管理,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研究推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做法。
二是推进建筑设计管理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建筑设计管理的指导文件,要求各地全面贯彻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新时期建筑方针,统一建筑师、开发商、业主、决策者和广大市民的思想。鼓励国家相关行业学会或机构开展建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讨论,支持主流媒体开展专题报道宣传本土设计人才及作品,传播正确的建筑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提升社会公众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鼓励在建筑工程总费用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公共艺术。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7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