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推动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重要部署,各地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您的提案对改进我部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部十分重视特色小镇建设,并会同有关部委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016年7月,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明确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特色小镇培育原则,并重点要求各地科学确定培育对象,依据产业确定建设规模,防止一哄而上,防止盲目造镇。2016年10月,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会同发展改革委、中央财办在杭州召开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2017年1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各地有重点、有条件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2017年3月,组织召开全国特色小镇培训会,针对特色小镇培育中的问题提出了10项基本要求,指导各地科学确定重点镇和特色小镇,合理控制数量,有序有效推进,避免重点镇、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一哄而上;坚持有特色发展,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防止产业发展跟风等。
二、加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力度
2017年7月,印发《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建村〔2017〕144号),明确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要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的三大原则。同时建立项目数据库,掌握小镇动态建设状况,对项目库中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进行严格把关。
三、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2016年印发的建村﹝2016﹞147号文就培育特色小镇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提出要求:产业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发展良好、前景可观;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新兴产业成长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效果明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产业发展环境良好,产业、投资、人才、服务等要素集聚度较高。2017年5月,经商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建办村函﹝2017﹞357号),要求推荐的小镇应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实施并储备了一批质量高、带动效应强的产业项目等条件。
四、加快特色小镇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创新
2016年以来,我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光大集团签署协议,印发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通知,要求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制定近期建设项目库和年度建设计划,统筹建设项目,确定融资方式和融资规模,完成有关审批手续。我部将会同金融机构对各地上报项目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好的项目作为优先推荐项目。我部还搭建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了政府、金融和企业信息共享的特色小镇培育网,引导银行、企业等社会资本进入小镇,科学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工作。2016年12月,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千企千镇工程”, 搭建特色小(城)镇与企业等社会主体有效对接平台,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特色小(城)镇建设运营模式。财政部鼓励符合条件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申请PPP以奖代补资金、PPP融资支持基金等政策支持。2013年底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PPP事业新的内涵、新的使命、新的力量,形成了合力推动的良好氛围,组建了保障有力的组织机构体系,建立了覆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打造了三批示范项目,构建了激励相容的政策扶持体系,开创了PPP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改革成效不断发挥。
五、积极探索用地制度改革
2016年,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试行)》(国土资发﹝2016﹞147号),明确盘活存量土地的激励机制和支持政策。同时在编制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国土资源部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并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解测算中,综合考虑各地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上年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等确定;探索建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与供地率、闲置土地状况以及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挂钩机制,对闲置土地多、用地效率低、结构不合理的地区,适当减少用地安排,引导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力度,优化用地结构,促进高效节约利用。
六、强化高校人才支撑
2015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10号),设置了建筑设计专业类和城乡规划与管理专业类,下设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古建筑工程技术、城乡规划、村镇建设与管理等专业;明确指出除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外,高校可根据专业培养实际自行设置专业方向。2014年以来,教育部全面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遴选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等多家行业试点牵头单位,共同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场、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010-58934518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7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