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682号(城乡建设类046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许荣茂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环保深度融入城市管理多策并举治愈城市伤疤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严峻形势,“城市病”日益严重,亟待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我部推动开展城市设计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工作,引导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愈城市伤疤。2017年3月,我部发布实施《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35号),明确了城市设计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将推进城市绿色发展作为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2017年3月,我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城市双修”工作目标和任务安排,指导各地修复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城市病”,补足城市短板。2017年7月,我部发布国家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目前,各城市按照“城市双修”工作要求,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治理、推进城市产业退二进三、采矿沉陷区和采石宕口整治等工作,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整治被污染的河道,完善碎片化的绿地系统,增加公共设施,拓展公园绿地、公共空间,塑造特色城市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品质。

  您的建议对我部工作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下一步,我部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形成城市绿色空间格局。指导各地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加强绿色城市空间管控和整体设计,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系、山体,优化城市与自然山水格局,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廊道,建设城市绿地系统,促进城市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融合共生,杜绝城市无序、盲目、随意建设对城市环境的破坏。

  二是推动绿色建设方式。结合“城市双修”,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和绿地系统,补足城市短板,提高城市生态宜居性,支持将城市“伤疤”修复成绿地、公园、文化广场和创意产业园区,推动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推动建设绿色城市、绿色小区、绿色园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市政,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是研究制定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城市质量体检考核制度。在试点示范基础上,推行“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及时发现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时落实城市规划,明确城市建设和“城市双修”工作重点,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路径,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促进城市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8年9月1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010-58933386
 

来源网址: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fdzdgknr/jyta/201810/20181031_23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