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三林苑社区:从“被动式管理”到“参与式治理”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苑社区建于1995年,由两个住宅小区组成,存在老年人口多、公共设施配备不足等问题。

为打造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社区,社区聚焦架空层公共空间改造,积极探索参与式社区治理实践,着力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实现了从“被动式管理”到“参与式治理”的转变。

整治架空层 还空间于民

社区多层住宅普遍采用底层架空的设计结构,但由于架空层权属不清晰,陆续有居民将其私自占用,导致社区环境脏乱、安全隐患众多。

针对因架空层被侵占所引发的矛盾问题,社区开展架空层集中整治行动,将最先整治出来的两排约300平方米的架空层变为集儿童活动、健身锻炼、学习阅读、母婴室、社区规划师工作坊等10余项功能于一体的共享空间——“林苑小舍”。“林苑小舍”开放后,交由居民运营管理,进一步激发了居民“主人翁”意识。

其他的架空层清退后,社区将其综合改造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空间。通过对482间架空层空间的清退,社区增设了停车位270个、充电设施120处,可停放机动车约216辆、非机动车约888辆。

多方齐发力 建美好家园

社区聚焦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开展社区综合整新工程,推动房屋改造、道路修复、雨污混接改造、排水设施升级、花园绿地改善等民生实事项目落地。

同时,持续开展居民自治培育行动和社区花园营造实践项目,不断发动居民投入美好家园建设,实现社区环境的共建共享。

如今,20余座社区花园星罗棋布,其中的“法治花园”“星星花园”等都是由居民们“大手牵小手”,共同设计、实施、养护而成的,推动社区家园向美而行。

激活“动力源” 培育“规划师”

为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区自治,社区积极培育社区规划师,激活社区治理“动力源”。

“我们成功孵化的第一个规划师团队‘三林苑花社’,目前已有70多名在地居民,平均年龄35岁。他们的规划领域从单一的绿地改造,衍生到社区文化记忆、社区治理难点等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近两年,社区又培育了“菜菜手作坊”“喵星人TNR救助”等居民自治团队14个、成员230余人,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同时,社区积极引入高校资源和专业社会组织,挖掘社区内的能人达人,持续打造参与式社区规划工作坊。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活跃于社区舞台,用专业方法和技能带领居民化解空间管理、加梯协商、停车协调、文明养宠等治理难题,形成了“议题产生—民主协商—方案形成—项目实施—居民评价”的工作链条,产生了社区规划提案30余个,探索出具有三林苑特色的民主议事协商机制和模式。

此外,社区还建立了一套分类分层的规划项目运行机制,每年面向居民征集社区规划提案,提交社区代表会议审议,在规划项目落地上实施三联动——中大型、小型和迷你型项目分别由街道办事处实事项目、居民区自治金项目、居民众筹项目分层分类实施。

摘自 中国建设报公众号 2025.09.23 郑莞

来源网址: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dfxx/art/2025/art_b156a400d699438d90b20f712c458a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