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新城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离不开典型应用场景的打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以智慧应用场景为依托,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第一批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中,梳理了各地“深化拓展应用场景”的政策机制及创新做法。
一些城市通过发布场景需求,强化供需对接,深度运用新技术、新产品赋能城市精细化“智”理。
在近日召开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北京市发布“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涉及政务、产业、文化等城市场景,包括“京办”智能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数字中轴”大型城市文化保护数字化应用等,展现了“数字友好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其中,在数字技术重塑现代化治理体系方面,“京办”智能政务协同办公平台贯通北京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体系,覆盖北京所有区及114家市级单位,支撑50余万名政务人员在线办公,实现了跨层级、跨部门高效协作,在城市应急、基层治理等政务领域落地应用。
南宁市近日发布33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清单紧扣南宁市产业发展需求和社会治理痛点,涵盖政务服务、产业赋能、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在城市治理领域,将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在精准识别、决策支持方面的优势,结合城市大数据开展城市环卫保洁、交通路口信号控制、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智能优化,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重庆聚焦超大城市需求和山地地貌特征,挖掘低空技术在城市治理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潜力。发布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机会清单42项和能力清单40项,重点围绕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和低空货运物流两大领域,聚焦低空安全保障、低空赋能城市治理等五大方向,推动供需精准对接、应用场景落地实施。其中在城市治理方面,围绕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场景,构建“空地一体”立体治理体系。
清单发布不仅是应用成果展示,更是对相关政策机制的系统探索。重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拓展场景类型、丰富技术供给、强化政策支撑,推动低空经济与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山地城市特色、适配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需求的创新发展之城。
开放的场景资源也是城市竞逐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抓手。一些城市积极“为企业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以场景创新为杠杆,撬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耦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成都市围绕场景建设和场景验证2个类别,发布了7个应用场景。其中,场景建设方面,为企业提供蓉感通事件现场通信、城运平台暴雨预警影响分析及协同联动、兴趣点(POI)数据服务、智慧蓉城网络安全监测和态势感知、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网络安全服务等合作机会;在场景验证方面,基于城市真实公共数据,在智慧蓉城应用场景实验室为市场主体提供应用场景测试验证服务,支撑应用场景孵化落地。“秉持‘有求必应,互动共生’理念,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提供验证、迭代、优化场景,实现能力与需求的双向奔赴。”成都市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希望搭建平台,有效打通应用场景供需双方合作脉络,实现对供需双方的双向赋能。”深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深圳发布的首批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和能力清单,其中需求清单涵盖67个可开放的应用场景,能力清单则包括140项可提供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该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挖、动态更新更多高价值、全领域的应用场景资源,助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机构,在应用场景的开放与建设过程中,找到更多最佳合作契合点,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展现创新力量。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7.23 谢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