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打造水务高质量发展县域示范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治水事业,就治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早在2009年,总书记就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赋予我们“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和“四个新”重大任务,并对苏州工作亲切勉励、作出指示。“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2016年以来),昆山水务部门始终把“走在前、做示范”作为谋划推进水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作为打造新阶段水务高质量发展县域示范的总目标总指引,坚持干字当头、积极作为、勇挑大梁,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谱写昆山水务精彩篇章。

十年来,强化系统治理,全市水质实现历史性好转。全省首创河长办、治水办等“五办合一”, 率先开展“除黑剿劣”行动,2018年率全省之先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2023年底全域动态消除劣V类水体。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规模达104万吨/天、处理能力苏州第一,污水厂尾水生态净化湿地日处理能力达33.75万吨。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顺利收官,污水提质增效“333”行动有力推进,完成10座污水厂改扩建工程,16座污水厂提标改造,完成61个、189.23平方公里污水处理达标区建设,实现全市城镇建成区排水达标区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提升工程获全国水利优质工程最高奖项“大禹奖”。

十年来,锚定久安之基,防灾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水务建设总投资超244亿元,向上争取资金超43亿元,水利建设投资工作获得2022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杨林塘、郭石塘、新塘河、湖川塘等一批骨干河道整治陆续完工,完善昆南四镇外围防洪屏障,全市每年雨污水管网疏通养护长度超1万公里,累计修复管网问题2.2万处,城市整体防洪抗涝能力持续提升。完成河道综合整治683公里,堤防挡墙工程134公里,新(改)建闸站123座,新增排涝流量363立方米/秒,成功抵御2020年的超长梅雨季,2021年的“四碰头”流域洪水,2023年的多轮特大暴雨,以及2024年的历史首次遭遇“贝碧嘉”“普拉桑”两大秋台风侵袭。结合流域防洪抗涝新形势,稳步推进吴淞江整治昆山段工程(完成投资超30亿元),加快实施全市“六片三河”洪涝安全韧性提升工程。

十年来,深化绿色发展,全域生态实现系统性改善。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成450余条(座)幸福河湖,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95%,傀儡湖获评“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七浦塘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称号。全市年用水总量稳定在5.4亿立方米左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15.3%、25.1%,入选“太湖流域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十佳案例”。推进河湖“两违”整治,拆除河湖违法建设和违法圈圩115.8万平方米。实施全市河湖管理范围确权划界工作,划定河湖管理范围线1551公里。目前,全市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稳中向好,达标率100%,优Ⅲ比例由“十三五”初期的62.5%提升到90%,优Ⅱ比例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达到60%。

十年来,聚力改革创新,治理体系能力全面性提升。成立省水文局昆山监测中心,水文站网密度全省第一,全面共享太湖流域气象水文数据。联合清华大学共建昆山市水环境治理研究基地,成立国内首家县级市坝道工程医院,联合清华大学、中国水科院、同济大学等8家 “大院大所”组建“昆水智库”技术联盟,建立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昆山基地,推动水治理模式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抢抓AI发展机遇,围绕厂网河湖一体化调度、洪涝联排联调等方面,完善应用场景、强化人机交互等工作,为水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治”支撑。

十年来,永葆初心使命,水务精神谱系持续性积淀。率先在全省探索基层水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成立水事综合管理中心,持续激发水务基层治理活力,促进行业监管体系扁平化。实施建管分离改革,坚持建管并重,创新推行区镇水利工程代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督。首创编印局标准化手册,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依托沪昆“毗邻党建”机制,打破属地界线限制,推进边界区域水环境的联防联治。加强与应急管理、城乡建设、民生保障、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应用等行业领域党建共建,推动“党建品牌”与“行动支部”融合发展。连续八年举办水文化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凝聚干部职工合力,提升其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着眼年轻干部长远规划和梯队建设,精心打造“青苗—青干”水务人才培育品牌,目前局系统 80后中层正职占比超68%,90后超17%。

十载春秋,十年砥砺。昆山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记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的殷殷嘱托,勇于创新、砥砺前行,凝心聚力打造新阶段水务高质量发展的县域示范,奋力交出中国式现代化昆山水务新实践的高分答卷。昆山水环境治理工作得到时任省长吴政隆的肯定批示(2019年),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昆山市水务局获评全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先后八次获得市级机关综合考核(绩效管理)优秀单位(第一等次)。昆山市基层河长履职“六步法”等工作举措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联合河长制”作为制度创新经验向长三角地区推广,建立示范区“四地九镇”河湖一体化管护机制。昆山民间河长队伍建设入选《新时代治国理政案例精选2021》,高质量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示范市建设经验被住房城乡建设部遴选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交流典型,连续七年圆满完成进博会水环境共保联治任务,连续八年获得省农村河道长效管护考核第一等次、省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考核优秀等级。昆山水务科技领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全国农业节水科技奖二等奖、中国水协科技奖二等奖等一大批科研荣誉。昆山爱水护水青年志愿服务队获评“2023年度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

勇立潮头,挥楫扬帆。当前,昆山水务局抢抓水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高质量服务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干字当头、奋勇争先”的劲头,更加精准系统谋划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昆山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坚持整体谋划,构建稳中求进新格局。用好专项债、国债等资金申报政策,稳中求进推进民生水务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洪涝安全韧性保障能力和城市排水系统品质。发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淀山湖世界级湖区的交汇优势,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巩固提升水生态品质,加快构建“一轴·双核·三网·十廊”的幸福河湖总体格局,至2025年底建成500条幸福河湖。

二是聚焦数智赋能,激活新质发展新引擎。把握水务领域AI发展契机,推进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试点,协调推进智慧水务一体化和供排水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大力提升城市水系统安全风险管控和综合监管能力。加快推进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叠加降雨数值预报模型、产汇流水文模型、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融合预测预演,实现“关口前移、防线外推”。

三是强化动能转化,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以吴淞江为脉开展“一江两岸”滨江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强化吴淞江岸线与城市居住、就业、休闲等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融合。协同推进青阳港中央商务区、正仪戏曲文化片区等重点片区建设,深入挖掘昆山水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全域统筹,激活全市1178座站闸、1153公里堤防潜能,谋划一批文旅活动。

摘自 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2025.07.19 江苏昆山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彬

来源网址: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dfxx/art/2025/art_390db44d227049d8acf95591a52478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