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质量如何让老百姓“看得见”?近期,河南省平顶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舞钢市试点推广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电子身份证”技术,通过RFID(射频识别)芯片、智慧监管平台等技术,实现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为打造“好房子”注入数字动能。
“一物一码”让“好房子”看得见。在舞钢市某项目现场,每一批进场的门窗、保温砂浆等材料均贴有专属电子标签。工作人员用手机轻轻一扫,材料的厂家信息、检测报告、运输轨迹等数据即刻显现。“这种标签采用防拆技术,一旦撕毁即失效,确保材料唯一性。”舞钢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平台负责人介绍道,应用“电子身份证”,材料从进场到使用全程留痕,交房时也能向业主展示质量数据,让百姓住得安心。
智慧监管“一网统管”筑牢安全底线。该局以舞钢市为试点,构建“建设工程智慧监管一体化系统平台”,将电子标签与NFC(近场通信)技术联动,实现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影像资料全程可溯。据舞钢市建设工程质量技术站负责人介绍:“平台可精准定位材料使用位置,动态追踪检测过程,让虚假报告、冒用资质等乱象无所遁形。”
三大突破护航放心“好房子”。“电子身份证”技术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住建”部署的重要实践,舞钢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洪涛表示:“我们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楼一牌一码’全覆盖,市民扫码即可查询房屋建材‘健康档案’;动态公开检测报告,推动社会共治共管;健全防火性能闭环管理体系,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从“隐蔽工程”到“透明建造”,平顶山市用“电子身份证”破解了建筑材料监管难题。此举不仅提升了工程品质,更让“好房子”有了数字化的质量凭证,为建筑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平顶山方案”。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7.15 朱焱